伊索寓言教案

时间:2025-07-12 10:09:41
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伊索寓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伊索寓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今日作业设计

一、制订读书计划。

二、按所订计划持之以恒阅读《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板书设计]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伊索寓言教案2

[教学目的]

1、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3、认真揣摩、理解重点段落、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讨中心意思。

2、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设想]

1、方法构想:

做好预习,引导学生课外读《伊索寓言》,激起学习本课的兴趣。

鼓励发散思维,采用研讨式,通过集体讨论理解文章的句子和主旨。

学习时,可先整体把握,再抓住重点内容评析学习。

2、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结构框架,探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第二课时,重点段落语句的探讨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你读过《伊索寓言》吗?从谈看法入手。

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怎么理解那些寓言的?钱钟书先生也读过《伊索寓言》,他写了一篇见解深刻的读后感。大家想读一读吗?

二、读前提示:

1、关于作者钱钟书:阅读圈划附录材料。

2、关于寓言及《伊索寓言》:

[小黑板]提示:(1)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伊索编,共有寓言故事350余篇。

[提供]《伊索寓言》样本。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示:文章比较艰涩难懂,但全文思路清晰,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框架。

2、点拨并明确:文章有两大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四、研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1、学习步骤说明:阅读---思考---讨论---明确

2、研讨问题设计:

Ⅰ哪些寓言讽刺了社会上某类人的劣根性?具体说明讽刺了什么。

[明确:1、2、3、4、9结合社会现实说明。

Ⅱ哪些寓言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明确:5、6、7、8联系社会现象讨论说明。

Ⅲ作者对每则寓言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是从寓言引申的,哪些是直接反对的?

[明确:引申---2、3、4、5、8

反对---1、6、7、9

3、小结:

作家很善于透过表面挖掘出事物的新意来,常常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这便是发散思维。文章所揭示的社会人事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五、当堂训练:

A级:①练习一1、2、3、4、5、6

②哪些看法对你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B级:练习一1、2、3、4

分组讨论,采用抢答式。

六、课下作业:

1、将第一题整理到课本上。

2、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自然引入:略

二、重点段落阅读,分析疑难语句:

(一)、重点阅读文章第一、二、三段:

1、学生阅读。

2、分析讨论:

①作者将比我们年轻的人,分为哪两类?你是怎么认为的?

②第二段打了一个什么比喻?作者有何感想?

③你怎么理解读《伊索寓言》后的那三重安慰?作者想纠正什么?

3、思考点拨:

人类历史:古代现代

比喻人的一生:小孩子 ……此处隐藏18822个字……位的丑恶行径,读来尤见深刻。

3,寓言本身的语言特点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策和激励。

本文在有感而发的议论中,或反问、或延伸、或换位、或生发、或换质,突破原意,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其语言也充分体现了寓言的语言风格。如“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句,故事的原意本在于指出有的人求而不得,反过来安于现状,不再追求的一种心态。钱先生因此生发开来,揭示出有的人言不由衷,其实掩盖着自私自利的灵魂,进而扩展为“与其羡葡萄,不如造梯子”的思想。再如:“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根据“驴子和狼的故事”,由拔刺想到治病,又从治病想到医生,再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产生“医生也是屠夫”的联想,进而揭示“狼终究是狼,任何时候都不会发善心”的道理。

三、疑难解答

本文开头,认为古代是“小孩子”,现代是“老年人”,这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认识?文章结尾,作者又和卢梭唱反调,钱先生和卢梭的观点各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小孩子”是简单天真好,还是复杂“狡猾”好?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疑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一一解析。

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的,钱先生则从知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间角度考虑,这种认识更准确地把握了老幼的本质,所以钱先生的新见解能够言之成理。

卢梭从孩子们“羡慕狐狸”的事例出发,认为读寓言“有坏心术”,所以要不得。钱先生从寓言一般是静止地简单阐述某个道理的普遍现象出发,认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所以要不得。他是从大人所面对的社会为出发点的。卢梭考虑的是孩子们的现在,钱先生考虑的是孩子们的将来。二者由于出发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完全相反。

至于最后一个疑难点,可提供学生讨论。但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必须讲清楚出发点,即认识问题的角度,不要流于空洞的说教。只要针对性强,就是好的见解,不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教学建议:其一、课外参读《伊索寓言》和《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其二,课文融广博的知识与新颖的见解为一体,应从发散思维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析文章语言蕴含的思想内容,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伊索寓言教案15

  教材分析: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了解《伊索寓言》。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四、细读课文,鉴赏提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五、自主学习,阅读《蚊子和狮子》。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八、布置作业。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九、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十、课后反思。

《伊索寓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