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图片内容改编歌词。
2、联系看节奏卡表演歌曲,培养幼儿读节奏卡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郊游卡、小青蛙、小花猫、小鸭子图片各一个,老虎木偶一个。
2、森林动物六张(图一、两只小狗,一只没有嘴巴,一只没有眼睛;图二、两只小猪,一只在吹喇叭,一只在敲大鼓;图三、两只青蛙、一只会钓小鱼,一只回吹泡泡;图四、两只小鸡,一只在喝饮料,一只在吃西瓜;图五、两只小猫,一只会抓老鼠,一只会啃骨头;图六、两只小鸭,一只会举重,一只会跳舞)
3、《两只老虎》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幼儿佩带郊游卡随《去郊游》音乐表演动作进活动室。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郊游,每队的小队长要带好自己的同伴,跟紧老师,别走散了。”
2、练声《森林里的小动物》。
“呀,到森林啦,看看是什么动物来欢迎我们了(出示青蛙图片),我们一起和它唱首歌吧。”(引导幼儿边表演边唱,要求幼儿嘴巴张圆,休止符时动作和声音一起停止)
3、复习歌曲《两只老虎》。
“我们刚和这么多小动物一起唱歌,玩得开心吗?啊,谁来了(出示老虎头饰),大家快坐好,老虎有点生气了,它说你们唱了这么多小动物的歌,怎么没唱我森林大王的歌呀,坏了老虎要生气了。哎呀呀,尊敬森林大王别生气,我们正要唱呢,你看我都准备好了。
(1)、先看节奏图谱把节奏拍一遍。
(2)、边唱歌曲边拍节奏。
(3)、请幼儿自编动作来表演歌曲(先请一个,再在老师的带动下按节奏卡表演动作)
4、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创编歌词。
(1)、布置任务: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老虎看了一直咪咪笑,不过它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聪明不聪明,你们看它刚给我送来了六张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上画的内容,按《两只老虎》的节奏编歌词。我们都是最能干的,一定没问题的对不对?呆会儿请每个小队长领一张图片带着自己的队员找个安静的位置一起看图商量创编,每个人都要动脑筋想,编好的歌词要队里的队员通过并都能唱出来再告诉老师,等老师一摇铃鼓,小队长就马上把图片送回来,大家快快坐回座位好吗?
(2)、幼儿分组观察图片,共同讨论创编词,并练唱,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幼儿创编时字数要工整。
(3)、请每一组的幼儿将改编的歌词唱一遍,其余幼儿根据演唱小组所创编的小动物的叫声进行伴唱(伴唱只唱XXXXXX部分)
(4)、集体演唱各组创编的歌词,为他们奖励小星星。
5、复习节奏乐《我的皮鞋哒哒响》出场。结束。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6种有特色的房屋建筑,知道不同的文化、气候与房屋的关系;让幼儿观察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有特色房屋的异同;
2、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不同民族房屋的浓厚兴趣;
活动重点:
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6种有特色的房屋建筑,知道不同的文化、气候与房屋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观察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有特色房屋的异同;
活动准备:
记录表31张,世界上各地不同房屋建筑的图片(爱斯基摩人冰屋、蒙古人的蒙古包、黎族的竹架棚房子、侗族的水上房子、延安人住的窑洞)及城市人住的高层楼房、平房、中层楼房;油画棒、水粉纸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谈话活动 我住的房子
1、 请幼儿观看楼房、别墅、平房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麽?这些房子是什麽样子?
提问:“你还在那里见过这样的房子?
提问:“小朋友你们住的是什麽样的房子,
2、 让幼儿回忆楼房是需要什麽材料才能盖成;
提问:“我们住的楼房你知道需要什麽材料才能盖起来的?
提问:“我们住的房子建筑在城市里,你还知道房子还有建在那里的?巨人的房子还搬在那里呢?
教师小结:我们人们的房子的都在城市里,还有的建筑在农村里,巨人的家还搬在树上,船上!那麽巨人先生的家还搬在那里呢?我们一起欣赏课件就知道了!
活动二:认识建筑有特色房子
1、幼儿操作“巨人先生搬家记”
提问:“巨人先生又把他的家搬到哪里去呢?
提问:“北极气候怎样呢?
提问:“在北极他又住了一间什麽样的房子?你知道这间房子的名字叫什麽名字?
提问:“他对这间房子有什麽感受?
提问:“这样的房子是用什麽材料制作的?
提问:“最后巨人先生做出了什麽决定?
教师小结:“我们西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节分明,可是在北极,一年到头都是冰天雪地,一年中有半年都是黑夜,还有暴风雪和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样的冰屋还有一个民族在居住,我知道你们特别想知道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住这样的房子,我就告诉你们吧?
2、给幼儿介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今天我就带你们走进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超一流的防寒服、爱斯基摩妇女正在晒角鲸的筋,它是缝制皮靴,衣服,和船面的最佳材料;爱斯基摩人做的海豹皮防水风雨衣;
3、环游世界游戏,请幼儿发挥想象,假装收拾行李,然后和教师一起环游世界;
提问:“我接到了一个秦炜轩妈妈的电话,他邀请小朋友双飞到我们国家的有特色的建筑房屋去游玩,我们走吧!记住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房屋是什麽样子的?
4、教师带领幼儿投入角色扮演,假装乘飞机,幼儿跟着转呀转,飞机降落后,告诉幼儿来到了什麽地方?假装参观这里的房子,引发幼儿讨论房子的特色?
我们来到了我们国家的'蒙古,我们来看蒙古族人住的房屋;我们来到了广西,来看一看黎族人住的竹架棚的房屋;我们来到了我们陕西延安,一起看一看延安人住的房屋;我们来到了贵州,来看一看侗族人住的吊脚楼,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向幼儿讲解;
提问:“这是蒙古人(黎族人、侗族人、延安人)住的房子,你们看是什麽样子的?你们知道它叫什麽名字,这个房子叫蒙古包、竹架棚、吊脚楼、窑洞?
提问:“这样的房子是用什麽材料制作的(毛毡和帆布、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做柱子、用一种杉木的木头、在黄土高原上挖的窑洞)?
5、比较特色房子与我们住房有什麽不同
……此处隐藏1828个字……白棋,应该吃哪边的白棋更容易呢?(请幼儿上前下棋)那现在白棋想要逃出来,怎么办?有谁愿意帮助白棋呢?(请幼儿上前下棋)二、征吃教学1、师:“现在白棋就像一只胆小的小白鼠,黑棋就像黑猫警长,那黑猫警长能让小白鼠逃出来吗?(不能)那请你们观察下,小白鼠有几条路可以逃走呢?(请小朋友把白鼠逃跑得方向找出来)2、师边讲边演示如何捉住白棋方法一:小白鼠直线逃跑,黑猫警长在后面追,小白鼠很快便逃了出来,黑猫警长捉不住它们。
师小结:“原来小白鼠直线跑得特别快,如果黑猫警长在后面追是捉不住它们,那你快给黑猫警长想想办法呢?(请幼儿思考)方法二(请幼儿上前师范):“黑猫警长堵住小白鼠向前跑得路线,那小白鼠只好拐弯跑,黑猫警长继续堵住小白鼠的路线,最后小白鼠到了墙角头晕,黑猫警长不费力的捉住它们。”
师小结:“我们把黑棋像这样从两边不停的打吃,让对方不断转弯,直到最后把对方吃掉的方法就叫做“征吃”。
3、师出示课件请幼儿观看黑白子征吃的走法。
4、出示征吃儿歌师:“其实,这种征吃我们还编了首好听的儿歌呢?
你们看:征吃气数一二口,就像老鼠跟着走,老鼠哪跑哪里堵,死亡线上全吃掉!
三、请幼儿自己对弈,师巡回指导。
1、师请幼儿说出下棋规则
2、幼儿互选对手进行征吃练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7本周我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的展示活动——《晒袜子》,此活动其实是一节托班下学期的生活活动,主要的知识目标是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知道一双袜子有两只、并且是一模一样的。在正式开展之前,我对其做了三次调整。
一、我的第一次尝试
1、第一次活动我把它定在托班,活动的目标为:(1)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两只袜子是一样的(2)幼儿能大胆主动地进行找袜子游戏,并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整个活动比较乱,幼儿的注意力也比较分散。在他们刚刚坐在地垫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也陆续跑了过去;不过,当我念儿歌的时候,大多数小朋友的注意力还是被吸引过来了,也跟着一起边念边做动作;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他们观察并说出自己袜子的一些特征时,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在回应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垫,有的在地垫上面爬,有的则偷偷地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还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说话,场面有些混乱;到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帮袜子找朋友,大多数小朋友都在拿着袜子“找”,不过,只有二三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袜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袜子给老师晾起来为乐趣,结果没几对袜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块的地垫上活动,所以,他们非常地兴奋,对教室内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想去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因此,在他们刚坐在地垫上的时候,会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内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风景,在地垫上爬来爬去。
(2)托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有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太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以,在让他们说出自己袜子的颜色时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说话
(3)托班主要依托有趣生动地情境来开展游戏。而我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基本上就没有创设什么有趣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而直接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袜子。这也是他们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
二、我的第二次尝试
1、针对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和现场的情况,我决定做如下调整:
(1)由于刚上托班的幼儿年龄还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活动中往往还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我选择了小班的孩子。
(2)由于第一次活动时的情境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
性和情感性的目标:A、在帮妈妈洗袜子的情境中联系搓、夹、卷的精细动作 B、知道一双袜子有两只、并且一模一样C、在活动中情绪愉快,喜欢帮妈妈做事
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幼儿探索并尝试如何洗袜子,并能把洗好的袜子夹起来,当我问到,“我们洗袜子的时候首先要干什么” 时,只有一两个孩子回应我,其中有一个说:“放在洗衣机里”,我便用“洗衣机坏了”引导他们想起用手洗,接下来我再问:“我们把袜子弄湿,然后要放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一脸茫然,只有一个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顺着往下引导,“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许多的泡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没有一个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诉他们:“在水里漂一漂”。在整个幼儿探索如何洗袜子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我在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为主导,而没有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没有起到拓展他们思维的目的;在孩子们拿袜子尝试着自己洗的时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来抢我手里的一盆袜子;在活动的第五个环节,引导幼儿卷袜子时,有的把袜子包起来,有的就一只一只地卷,有的没有对齐
就开始卷起来了,什么卷法都有,有点乱。
3、专家领导的点评+我的思考(1)整个活动我的情绪不是很高涨,比较低沉,没有把气氛调动起来
(2)孩子们没有洗衣服或袜子的经验准备,所以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探索如何洗袜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3)教师在分发教具材料时的考虑不是很周到,如:让孩子们拿袜子去洗或晾的时候教师应该一个一个地拿给孩子,而不是让所有的孩子来拿一个盆里装的袜子,这必然会出现拥挤,抢夺的现象。
(4)教师的教具材料摆放的不是很科学,卫生。如:直接把放袜子的收纳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设置上还不是很连贯。
三、我的第三次尝试
1、我的调整:
(1)由于第一个环节孩子们没有洗袜子的知识经验,所以直接改为以一首儿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帮助其尽快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
(2)在材料的分发上,主要以教师在游戏的情境中直接分发为主
(3)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袜子这个目标时,我在他们观察我的袜子这个环节,设置为只把一只鞋脱了,让幼儿先观察说出其颜色,图案等特征,然后再让他们猜测另一只袜子的颜色,及图案。
(4)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以儿歌的方式先示范,引导其学会如何卷袜子。
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都在积极地洗袜子、晾袜子、并且在观察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还不自觉地一遍遍的说着两只一模一样的袜子就是一双袜子,可见,第二个目标完成的很好,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一双袜子的含义,在活动的最后,当孩子们看到收纳盒里整齐地放着他们卷好的袜子时,都兴奋地叫了起来,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总结:可见要真正上好一节孩子们喜欢,同时也让他们能从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活动,这需要我们老师通过不断探索、思考与推敲的过程,才可能达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