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化蝶部分。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录音机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片段《化蝶》
2、教师介绍并板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 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化蝶》。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 ……此处隐藏9265个字……
智慧———————————启迪
混沌———————————开朗
八、说预测性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给学生读、悟、议的机会,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了课文感情真挚及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学,读中议,议中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由于这是课前说课,可能出现对学情估计不足,时间控制不当等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以学定教。
说课稿 篇7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是在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是怎样进行正常的生活的?本节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以通俗的类比和典型的事例进行了说明。是前三节的延续,也为下 一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的热情和欲望,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细胞知识,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和能量及生命活动有一 定的了解。这些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本节的能量转换、信息等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直观展示、类比、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
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勇于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思引学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一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这是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用分离出来的一个或几个细胞就能培育出一株完整
的植物体。要想取得培育成功,要给细胞提供怎样的条件 呢?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若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又需要 哪些条件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细胞的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组织培养这种生物技术的同时引发思考,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 1.细胞中的物质
师:手拿桔子、苹果,同学们吃过吧,有什么味道?说明里面有哪些物质? 物质由什么组成呢?
演示红糖水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为什么糖会在水中溶解呢?
学生:观察、思考,描述现象,得出物质由很多小颗粒组成,即由很多分子组成。 师:展示图片,你知道这些食物中有哪些物质吗?列举人出汗流入口中的味道、燃尽物质剩下的成分等实例。如果将这些物质分成两大类,如何分?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尝试给物质分类。
设计意图: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理解,增强学习的兴趣。再由学生熟悉的食物、经验、常识等引导学生了解细胞中的物质,通过师生互动将其进行分类。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师: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
问题引导: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出细胞膜吗?细胞的哪个结构起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什么?你能列举实例说明吗?
学生:观看动画,描述现象,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得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化难为易、化抽象为感性,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主动获取新知。
3. 相当于“加油站”的是什么结构? 相当于“发动机”的是什么结构?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设计意图: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多个图片,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 观,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完成是通过学生观察、自学、思考、交流来完成,从中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4.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展示配音课件
问题讨论:
①与多莉出生有关的羊有几只?它的生身母亲是谁? ②多莉 与哪只羊最相似?说明了什么? ③细胞核有何作用?
学生:观看课件,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后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合作、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能力、调动思维潜力等。
(三)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谈谈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反思不足,总结学习方法等收获。 1、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膜D、细胞核
2、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液泡B、线粒体C、细胞液D、叶绿体
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海带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 B.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C.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D.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4.克隆绵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养而成,则多莉面部的毛色应是( ) 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5.将一粒大米放在火中点燃,燃烧掉的物质和剩余的物质分别是( ) A.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余的是无机物 B.都是无机物
C.都是有机物 D.烧掉的是无机物,剩余的是有机物 6、判断
(1)生物维持生命仅仅需要氧( )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3)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做细胞的”“动力工厂”( )
(4)细胞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5)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 ) 7、医生给久病的人常常要打氧气、输葡萄糖水。请你结合本节课的有关知识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