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工作方案模板锦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方案 篇1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四个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提升我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四个能力“。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的防火安全检查,狠抓火灾隐患的整改落实,提高我校抵御火灾的能力,切实保护全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为我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处办主要负责人、班主任为体系的消防安全工作队伍,成立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高森
副组长:杨成良、田国林、陈春平、卢绪光、姜坤
成员:卢正然、唐海涛、李海涛、李凤霞、张伟怀、高云龙、
沈善英、肖峰、孙桂娟、张杨、赵义松、王惠菁、杨俊英、计鸿文、李丽娜、黄喜秋
葛继亮、马钱君、靳秀彬、王晓溪、艾世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学年度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工作任务:
1、落实各处室、各班级及学生寝室、微机室、食堂等消防安全责任制工作。明确本责任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在各消防安全工作上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职责。
2、开展全校性消防安全大检查,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各处办、各班级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活动,建立消防安全自查的消防工作新机制。学校每学月组织两次消防安全检查,重点部位要坚持每月检查、巡查,并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台账。
3、加强学校消防设施建设,补充配置相关消防器材并加强维护制度,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4、加强执勤备战,做好灭火和抢险救援的各项准备。
学校要针对冬春火灾的特点,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师生员工了解本岗位的防火措施,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组织人员疏散。
四、具体措施及时间安排:
3月:举办法制报告会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4月:1、各教学班组织召开法制教育报告会暨消防安全主题班会;2、各处室自查责任区消防隐患。学生寝室由政教处、舍务自查。
5月:根据上级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分工作岗位。(附表)
6月--7月:坚持月查、周查制度到各责任区。
五、工作要求:
1、校长为学校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处办主任、各班班主任为消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高度认识消防工作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做好本部位的消防工作,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2、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责任区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消防工作情况要作为各责任区责任人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要对的防火工作站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对不重视、工作不落实导致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学校各处办、班级,要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本责任区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各处办、班级要做到积极协助,密切配合,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确保消防工作落到实处。
4、各责任区责任人要坚持每周自查制度。在开展防火检查时,要做到检查一处、登记一处,各责任人应将消防工作情况,每月底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并及时将总结情况书面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并要将各责任人周查和全校性检查的情况及时通报和整改。
工作方案 篇2一、基本原则
(一)改革创新原则。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二)集约高效原则。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严格用地标准、准入门槛和绩效考核,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矿业转型升级,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开发原则。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矿山生态保护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加强绿色矿业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着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力。
(四)成果共享原则。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统筹各方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一)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明显优化。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基本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总规模以内,城镇村用地结构和布局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
(二)公众参与和社会共识明显增强。广泛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全民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集约新风尚。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复合利用、立体利用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
(四)矿产资源生态开发和保护水平明显提升。所有矿山企业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位居全省先进水平,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以下简称“三率”)明显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矿山地质环境逐步改善。
(五)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国土资源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建设有新突破,不断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政策制度,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激励约束、评价考核等节约集约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坚持惜土如金,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管控。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红线,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类规划,确保规划的协调一致。加强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底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
(二)坚持向内挖潜,加大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深入推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闲置土地发现不留死角、处置全覆盖。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上下功夫,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实施“零地技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经营,支持小微企业通过利用存量土地、租赁标准厂房等途径解决生产经营场所。认真开展开发区 ……此处隐藏8732个字……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分析学校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2、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
①动员学生、教师、家长。
②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开设一些学术讲座(学校层面)。
③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学校层面)。
④组织专门的管理体系。
(2)选题阶段
①教师选题:年级组教师以班主任为主,在年级组内分别寻找其他学科教师2—3人,自由组合成为指导教师小组。同指导小组教师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涉及教师所属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教师小组对所选主题进行备课,写好备课笔记。教师小组进行主题展示,注明题号,吸引学生申报选题。
②学生选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小组,推举组长。
③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的构想说明。学生小组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即确定与主题有关的更小的研究领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小组的课题,并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教师根据与学生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各小组研究的教案。
(3)实施阶段
①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②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③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4)课题成果展示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②成果形式不拘,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着作权法》,反对简单的抄袭或对资料做剪贴。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收获总结一份、收集到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课题实施过程中所有原始资料一份。
④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⑤以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⑥展示必须用PowerPoint演示,还可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展板、投影、录像、实物等)。
⑦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600字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
⑧上述材料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用16K纸打印,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老师。
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做答辩前准备。
(5)年级答辩、报告会
①答辩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下的各相关课题在一起答辩。
②答辩时间:每组15分钟(1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讨论)。
③答辩程序:
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小组代表作英文摘要报告。
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的提问。(由哪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专家临场指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帮助操作演示设备。)
答辩后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6)学生成绩评定
①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②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班主任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的不同权重,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定。
(7)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各学生课题组与教师指导小组上交情况总结一份。
学校各部门写好工作总结一份。
六、课程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教师课题指导小组,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各部门及各条线均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各部门、各条线各司其职,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管理、实施,制定各种管理措施;政教处负责班级和学生管理;教科室负责科研、课题和相关信息及技术指导;学校总务负责后勤保障和有关服务;教师指导小组工作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学生课题组考核评价;学生课题小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小组考核;学校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支持工作。
2、研究性学习为学校必修课。课程记入教师常规考核,每周两课时以及一次备课。
七、课程评价
1、对学生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1)态度:主动性,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事先认真准备等。
(2)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的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
(3)继续学习: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八、保障措施
1、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和研究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2、学校将对现有的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室、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收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3、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抓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评价我校教师合格与否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4、学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宣传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安全问题,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5、学校要求行政、总务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