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演讲稿锦集10篇
演讲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演讲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演讲稿 篇1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记者演讲稿 篇2大家好,我叫李xx,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次演讲,讲述我在小主人报的生活。
我来到小主人报已经三年了,小主人报的各种有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采访活动、冬令营和夏令营都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快乐的画面都让我流连忘返。
每次的课堂和活动都会让我明白很多:团结、互助、谦让……,这些活动一次又一次地锻炼着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进步。小主人报真的让我懂得了很多。
从中级班到高级班再到编辑班,更少不了我与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刚刚来到小主人报,这里的环境,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同学……一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后来我在中级班里体验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采访,第一次一个人出行……记得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行时,我什么都不会,不会扎头发,不会整理衣物,更不会整理房间……,而每次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总会帮助我。渐渐的,我长大了,一个人出行根本算不了什么。到了高级班的时候,一个人出行就像平平常常的小事。我有了责任感和团结的信念……,当然,小主人报的课堂更是精彩,我最喜欢上的是社会实践总结课。在社会实践总结课上,我总是把自己与小伙伴们出行采访的过程一字不差的写下来,回忆着上节课的快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我的心里充实了许多。在第一次采访时,我是那么的胆小,可是,我现在再也不是那个胆小的自己了。当然到了编辑班,我更是进步了不少。在编辑班,我的作文水平比以前更加出色了,观察能力也强了许多,如今我的微博总数已经达到了900多条,在学校里老是也 经常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朗读,我的作文越写越好了!
在小主人报,我也交到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采访,一起外出游玩……我在小主人报学知识,交朋友,小主人报让我知道了我们可以从任何事情中活的知识,明白道理。小主人报的生活让我快乐而充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参观血站那次了。那是高级班20xx年11月8日,我们都怀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了无锡中心血站。进入血站,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健康的标语,让我们了解健康的知识。工作人员来带我们参观。我们首先来到了献血小屋,里面整齐摆放着三张献血用的献血床,旁边有两种仪器。一重是献全血用的,一种是献血小板用的,这时,我明白了:原来献血也有这么多讲究啊。我通过这次参观,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看,一次活动就让我懂了好多,小主人报真的让我成长了许多!
在小主人报的3年里,我们了解了小主人报成长的足迹,知道了小记者必备的礼仪,还明白了提问时的技巧。小主人报把原本内向的我变得落落大方,再次感谢她,我的朋友。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团公司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这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新闻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记者节节日。向所有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励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值得我们执着一生而追求的事业,是让我们永葆青春活力的事业。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我们是集团公司的喉舌,时刻向 30 多万职工诉说着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记录着集团公司的辉煌历程。
所以,我们不光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更是集团公司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笔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们镜头下记录的一张张喜悦的照片,都在向我们倾诉着集团公司跨越发展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幸**康。
我们辛苦,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霓虹闪烁的时候,我们在烛光下记录着集团公司发展的步伐;当合家团圆的时候,我们伴着孤独走 ……此处隐藏5336个字……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演讲稿 篇8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记者演讲稿 篇9每到记者节,我都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骄傲。其实我并不是一名记者。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我平时能够和记者们工作和学习在一起;之所以骄傲,是因为我是咸宁日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
我是20xx年进入咸宁日报社的,八年来,我既在这个集体中默默无闻地为记者服务,奉献和燃烧着青春;也在这个集体中享受着关爱与友谊,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咸宁日报社是一个以记者为核心的集体。以前,记者对我而言是个太崇高、太遥远的职业,我对记者的印象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风光、潇洒、笔头硬。我进入报社以后,和这么多记者在一起上班,每天接触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每天感受他们的精神和风采,才慢慢地发现,虽然他们和我想象的一样风光和潇洒,但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大家都知道,为了迎接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市区正在搞亮化工程,但是在我看来,报社的亮化搞得最好,因为报社晚上的灯光最美。试问,有哪个单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晚上如此灯火通明?有哪个单位象我们的新闻部、记者部、摄影部一样,天天晚上有人在伏案工作?那是辛勤劳动的灯光、那是呕心沥血的灯光,所以那是最美的灯光,最美的亮化。
只有身在这个集体的人才知道,记者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职业。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含苦茹辛。他们没有星期假日,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他们也没有八小时之内之外,他们有的只能是随时候命的一份准备。
我庆幸自己能够成为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我以自己是咸宁日报社的一名员工而骄傲。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财务科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的工作劲头更大了,效率更高了,方方面面更完善了。晚上财务科的灯光也经常是亮的,节假日财务科的门也经常是开的,加班也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这些都是你们带动的结果,这些都是你们影响的结果。我们也希望象你们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奉献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为报社的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尽管我的能力很小,尽管我的作用有限,但中国有句古话,叫积微言细,自就鸿文。说的是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就能取得成就。我相信,在你们这些记者的光辉照耀下,我的青春也一定会闪闪发光。
记者演讲稿 篇10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文档为doc格式